[轉] 英文科技論文/paper的撰寫





由於筆者是用英文來撰寫論文,且寫完後就要直接投到國外期刊,所以我在此的例子是以寫paper為例。其實科技論文寫作基本上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,我也參加了不少相關的課程,也實際利用所學寫成paper,實在不敢說是有研究,只是將我寫作的經驗跟大家分享。要一個研究生就用英文撰寫科技論文,實在是有點勉強,英文能力先不論,單是科技論文的架構、規則及用字就令人頭大,所以剛開始決定要用英文寫時,看paper的同時就會特別留意作者的寫法,並將佳言錦句抄錄下來,作為範本供日後之用,真正要動筆前,找了好幾篇架構內容跟我相似的paper作參考。



Introduction:我先寫這一部分,但也來來回回改了最久。寫前言有一個大方向,就是「General to specific」,也就是從廣泛到細節。首先我先用一兩句寫這個領域的大方向,大家都知道的事,接下來利用「頂針法」慢慢鋪陳到我的主題,所謂「頂針法」就是次一段開頭的主題來自於前一段後面的名詞或受詞,等到整個場景都介紹過了,就能夠順理成章的介紹主題出場。接下來寫研究這個主題的重要性,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及發現了什麼,最後是研究到目前為止還缺少了什麼。最後一段則寫預計要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,並簡短的說明結果。



Materials and methods:這一段是寫最快也最輕鬆的,直接套用其他paper的寫法,改一改作用條件,溫度或是時間等。在做實驗時也會看到一些寫的很詳細的paper,如果真的幫上了忙,記得要引用其論文。



Results:這一段就真的吃到了苦頭,最主要是卡在結果的解釋及比較,老闆也對我的說法及比較方式有很大的意見,除了也可以仿照其他paper上相似的實驗來說明結果外,其他的,我得到的結論是,一樣一樣比,一句一句說,所有在圖或表上有的東西,不管結果是不是符合預期,都要講出來,至於順不順,哪些該講哪些又該略過,就請老闆來定奪了。



Discussion:這個也是個惡夢,因為討論沒有一個主要架構,沒有範例,同一篇paper,兩個人來寫結果就會差很多。後來在不斷被罵後老闆才點醒我,在每一部份,包含Introduction、Materials and methods、Results、Discussion及Abstract,都要把故事在從頭到尾再說一遍,只是每一部分的重心不同罷了。例如在 Materials and methods裡,著重的是材料與方法,所以就循著故事的「Flow」,將上場的材料與方法一一介紹出場;在Results,也是循著故事的flow,一件件說明各實驗的結果,至於其中用的材料方法及結果所代表的意義就在此不提。所以討論也是一樣,循著故事的flow,從背景到主角,再到各實驗結果的意義及跟過去研究的相關性作一整理。但這部分還是差異很大,原因是每篇paper著重的部分不相同,例如一篇paper講的是一個技術的發明,自然在討論時會多著墨於自己創新的方法與過去方法的比較,但前提是「Flow」的觀念,這個觀念從我在大學seminar時,老師告訴我要像說故事一樣報告一篇 paper,到研究所時,老闆告訴我寫paper要像寫故事一樣要有flow,一個實驗跟下一個實驗連貫,一句話跟下一句話連貫,paper中的實驗結果就像故事中高潮,一步步扣人心弦,最後將讀者導向你的結局(即使不是你預期的結果)。



Figure legends:基本上也是能找到相似實驗作為範例,所有圖上或表上出現的東西都要解釋,但要注意到的是,一但文中有出現過的解釋,就不要在此多寫一遍,例如做法已在Materials and methods解釋過,在此就不要寫或是一句話帶過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竟然還有歌頌退伍令的歌

留學要省錢?選擇國家最重要

給我│我可以更優